治療名稱:血管瘤脈管畸形聚桂醇硬化治療 |
診斷及治療指南 | 血管瘤和脈管畸形診斷和治療指南(2016版) 靜脈畸形硬化劑列舉聚桂醇 |
治療機理 | 聚桂醇注入到靶血管,迅速損傷血管內皮細胞,使作用部位的纖維蛋白、血小板、紅細胞聚集、沉積,形成血栓,阻塞血管;同時,由于藥品的化學作用,使血管內膜及淋巴內皮細胞產(chǎn)生無菌性炎癥,纖維細胞增生,官腔閉塞,引起靶血管損傷,血栓纖維化,使其逐漸吸收、縮小至消失。 |
適應癥 | (1) 增殖期嬰兒血管瘤。 (2) 各類靜脈畸形、靜脈淋巴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。 (3) 動靜脈畸形,經(jīng)動脈途徑實施有效栓塞后,進行靜脈畸形硬化。 |
禁忌癥 | (1) 嬰兒血管瘤合并感染、壞死。 (2) 脈管畸形血栓性靜脈炎急性期。 (3) 對聚桂醇過敏。 |
治療原則 | (1) 治療前須充分評估患者病情,嚴格掌握治療適應癥。 (2) 結合檢查結果對脈管畸形病變做好定位和定性診斷評估。 (3) 合理借助X射線或超聲設備的引導開展治療,提高治療的安全性。 (4) 制定全盤治療計劃的同時應注重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。 (5) 制定術后隨訪計劃; (6) 術前告知治療過程、風險及可能的預后。 |
術前準備 | (1) 實驗室常規(guī)檢查:血常規(guī)、凝血象;體檢:常規(guī)行體溫、心、肺檢查。 (2) 治療前患者應知情同意。 |
器械選用 | (1)4.5G-5G頭皮針,2ml或5m注射器。 (2)發(fā)病廣泛的脈管畸形應準備有X射線、超聲影像設備的治療室。 |
操作規(guī)范 | (1) 血管瘤硬化治療: 注射方法:皮膚消毒后取頭皮針沿血管瘤周邊的正常皮膚,行瘤基底部多點穿刺(2-5點穿刺/每次治療),抽到回血每個穿刺點推注聚桂醇原液0.5ml,總用量<3ml,間隔5-7天再次按前方法進行注射,兩次治療中穿刺點不應重復,均勻圍繞血管瘤完成多點治療,治療后3天內局部可有紅腫、皮溫增高等需現(xiàn)場告知。 (2)脈管畸形硬化治療 術前消毒后用頭皮針穿刺,抽得回血即可注射,靜脈畸形選泡沫硬化劑為佳,病變直徑>10cm者應在影像設備監(jiān)視下完成注射,泡沫覆蓋靶血管>70%為有效治療指征,采取多點注射法,每點注射泡沫4-8ml,每次治療泡沫總量<40ml。 病變廣泛者采用分段治療方案安全性好。間隔5-7天后給予二次治療,注射點盡量不重復,治療泡沫硬化劑總用量的控制相同。術后肢體或軀干治療部位可采用加壓包扎48小時。 |
操作要領 | (1) 穿刺前,做好穿刺皮膚部位消毒。 (2) 穿刺時,在瘤體邊緣正常皮膚進針,以免造成出血、感染。 (3) 血管內緩慢注射。 (4) 大型血管瘤, 用大劑量多次注射時,應定期檢查肝、腎、心、肺功能, 嚴密觀察, 以防有損臟器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 |
療效判定標準 | (1) 治愈:瘤體完全消失, 皮色正常。或口腔內小而表淺的瘤體脫落, 創(chuàng)面愈合, 無功能障礙者。 (2) 基本治愈:瘤體基本消失, 皮色正常, 無功能障礙, 但外觀尚未完全恢復正常, 需定期觀察者。 (3) 好轉:瘤體明顯縮小, 但不能完全消失, 需繼續(xù)治療或手術整形者。 (4) 無效:治療前后腫瘤大小、顏色僅輕微改善。 |
不良反應并發(fā)癥的預防及處理 | (1) 注射后1h出現(xiàn)疼痛,一般情況下可以耐受,不予處理。確實不能耐受者可予以鎮(zhèn)痛治療。 (2) 小劑量、多點注射,每周治療兩次為一個療程,每次治療間隔5-7天。 (3) 脈管畸形直徑>10cm提倡在影像設備監(jiān)視下治療。 (4) 泡沫硬化劑制備取CO2為宜。 (5) 涉及一側肢體侵襲范圍廣泛的脈管畸形采用分段治療方案,每次聚桂醇總量≤10ml。 |